加载中 ...
首页 > 法制频道 > 智能政法 > 正文

“融和法庭”深耕处,“安”“治”破土“新枫桥”

2025-07-21 15:02:14 来源:法治日报-法治网

 江苏海安李堡镇,明代抗倭重镇,1946年粟裕“三战三捷”的传奇战场。镇中心小学里,乐善好施的尤敬国、孝子姜日章、高僧脱凡“三贤”雕像静静矗立着。

  光阴流转,他们的故事口口相传。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乡贤美德的土地,锻造了李堡人骨子里的坚韧、好胜与淳朴,也铸就了今日的“剪折卷机床之乡”。

  然而,经济活力在催生财富的同时,也带来了矛盾与摩擦。2021年5月,王吉军来到李堡镇担任党委政法委员,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:伴随村民法治意识的觉醒,维权诉求呈井喷之势——“打12345、打110、打官司”的“三打”现象,渐渐成了李堡的新常态。

  “当年的‘三打’精神,变味了。”王吉军心头很不是滋味。他意识到,传统解纷的“堤坝”,已然拦不住群众对“实质性化解”的渴求……

  不做一枝独秀的“跛脚鸭”

  秦明,是最早嗅到这股变化的人之一。

  彼时,他是李堡镇堡河村党支部书记。曾干了十多年村委会调解工作,自认最懂村里人情世故。在“抬头不见低头见”的熟人社会,大伙儿向来“讲面子、重人情”。

  可就在一次调解邻里纠纷时,村民一句话把他噎住了:“你这‘土办法’管得了君子,管不了赖皮!光靠‘差不多’‘看面子’能顶啥用!”

  这句话,像根刺,扎进了秦明心里,也让王吉军陷入深思。

  “坚持矛盾不上交,不代表把问题‘捂住’‘堵住’,更不能用和稀泥的方式糊弄、搪塞有困惑、有烦恼的群众。关键还是要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。”

  2021年夏天,王吉军把派出所、司法所、人民法庭等政法条线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,大意就是让大家谈谈自己的实际困难,一起寻找破题的法子。

  “李堡人民法庭,总共就俩员额法官,却要管全镇的官司,人案矛盾很突出。”

  “派出所、司法所各自为战,功能重叠却衔接不畅,群众常陷入投诉无果、调解无效的怪圈。”

  “可以尝试‘一站式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,让群众在‘少跑腿’的情况下尽快解决‘烦心事’”……

  七嘴八舌间,解决方案呼之欲出。2021年8月,“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体”在镇派出所应运而生——司法所调解力量直接搬进来,和派出所成了“邻居”。

  “这下方便了!有事儿推门喊一嗓子,两家当场就能碰头商量,再不用电话打半天找不着人!”派出所的民警们挺满意。靠着“两所联动”、各展所长,大量矛盾纠纷被及时吸附、有效化解在诉讼前端。

  2022年,时任南通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王晓斌在调研时肯定了该模式成效,同时指出名称需规范,建议更名为“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”。

  换上新牌子,各方面运行更顺畅了。但时间一长,大家还是觉得这个平台少点什么: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缺乏衔接,群众反映“立案难”问题仍未根本解决。李堡法庭虽然距此仅有1.7公里,但法庭力量并未下沉融入进来。

  “法院的缺席,意味着我们化解矛盾的‘工具箱’里缺少了那把权威性、终局性的‘定分止争之槌’。”王吉军说。

  面对这道难题,各地法院纷纷探索“数助治理”新路径,浙江“共享法庭”、四川“数字法庭”等样板涌现。

  他山之石,如何攻玉?

  2023年,借力智慧法院建设,海安市人民法院在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“破壁”创新:以“融入﹢调和”理念,不增编、不建房,仅凭“一根网线一块屏”,便打造出江苏首个“融和法庭”,将司法力量直抵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

  “融和法庭,实为党委领导下‘法治一条链’的关键一环。虽是法院建的,却非‘单打独斗’,更不做一枝独秀的‘跛脚鸭’。”海安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秦昌东在其成立时即明确:它是资源与机制的“融和枢纽”,整合镇村人力物力,串联府院联动、多元解纷、庭所共建、法网融合等机制。

  这一创新实践,恰与中央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同频共振。

  今年3月,对标“挂牌标识要统一”的具体要求,“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”,正式更名为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”。

  “规范挂牌只是起点。”李堡镇党委副书记、综治中心主任郭小飞说,“我们正以此为落点,推动融和法庭这个‘融和枢纽’在规范化的平台上撬动‘法治一条链’的效能。”

  “法治一条链”前端的“解纷人”

  让“法治一条链”转起来,关键在机制——得让链条上的人真正聚起来、动起来。

  融和法庭与李堡镇综治中心、派出所、司法所等联动,共享司法数据,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协调会,这套机制正推动着各方力量往前跑。

  “90后”网格员姚冬琴,就是“链”上“动”起来的一颗“螺丝钉”。自2021年考取网格员后,这位来自李堡镇杨庄村的姑娘,便每日穿梭于“网格”,摸排纠纷隐患。

  “我们虽是小节点,但点连成链,力量就大了。”姚冬琴深有体会。她协同派出所工作人员,把从街头巷尾捞上来的苗头性问题,及时上报至矛盾纠纷排查协调会,不少刚冒头的纠纷还没发酵就被精准化解。

  纠纷被谁化解掉了?

  郭小飞介绍,综治中心整合司法、公安、法庭等力量在融和法庭轮值驻守,确保“接待—交办—反馈”闭环高效,事事有人应、时时有人管。

  秦明就在这支队伍里。2022年退休后,他没有离开熟悉的调解领域,而是转身成为李堡镇综治中心的一名人民调解员。

  “老秦,快来看看吧!两家为棵树快打起来了!”今年4月的一天,正在融和法庭值班的秦明,接到了桑周村村委会急促的求助电话。

  原来,村民老李和老杨相邻而居,两家1997年划定的界址早已模糊。一棵长了十几年的老树原在老李家地界,近年越长越歪,枝干“霸道”伸进老杨家屋顶。

  现场勘查时,秦明从泛黄的村账册里确认了界址——树确实越界了。可老李一句“这树根扎得深,锯掉怕是要动了我的地基!”让调解卡了壳。

  秦明立即将双方请到融和法庭。

  “别急,咱看看类似案子咋判的。”他点开“一块屏”的“矛盾调解”模块,调出相邻关系、排除妨害的法律条文,又展示了几起“越界树木妨害纠纷”的法院裁判案例。紧接着,他又联系专业技术员,再次回到现场复勘。

  专业技术员仔细查看了树木状况和位置,给出了判断:“放心,找准角度,不会伤及地基。”

  方案在法理与实操层面都站住了脚,双方顾虑消了。随着电锯声停止,困扰两家的“越界树”被安全移除,木材变卖正好支付了工费。

  “真没想到,不用上法院,不用掏钱,还保住了房子!”老李如释重负。老杨也点头:“秦调解员的法子,有法有据,合情合理,我们服气!”

  这声认可,让秦明在融和法庭的“新阵地”上倍感踏实。回想起曾经那句“土办法不顶用”的质疑,秦明说,这个规范化的平台,让他现在调解时有了稳稳的专业底气。

  正是有像姚冬琴、秦明这样扎根基层、活跃在“法治一条链”上的“解纷人”,主动向前延伸触角,将专业力量与源头预防紧密结合,才使得大量矛盾纠纷得以层层过滤、就地化解,真正把“矛盾不上交”的治理效能落到了实处。

  “融”是方式,“和”是目的

  纠纷成讼,融和法庭还能做些什么?

  今年初春,李堡法庭的立案窗口收到一纸诉状——翔宇智能科技公司的绿化承包商冯坤,因工程款拖欠将该公司告上法庭。与此同时,翔宇公司厂房外已有讨薪工人聚集,风波正起。

  纠纷根源于2022年那座投资2000余万元的新厂房:老板长驻上海,代理人赵霆主持建设,可厂房刚落成,赵霆突发中风,绿化尾款成了“糊涂账”,工人工资也跟着拖了下来。

  诉讼已立,矛盾却在升温。李堡镇党委迅速牵头,联合镇政府、李堡法庭、司法所、派出所等部门召开重大案件会商研判会议。

  “案件涉众、舆情发酵,需要联动化解。”会商桌上,各方很快达成共识。但融和法庭里,当事人双方却争执不下。

  “代理人中风,细节根本说不清楚!”

  “工程按合同做完了,证据都在!”

  承办法官孙小林直奔关键:“你们一方盼着按期开业运营,一方急着回款,更要算清时间账。不如委托第三方评估,效率更高!”屏幕上的类似判例,让原、被告都点了头。

  现场协助调解的各方工作人员,也即刻行动起来:派出所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,司法所协同法庭对接评估,住建局筛选鉴定机构。评估当天,四部门一同到场见证,数据一经核清,双方当场依结果达成和解。

  风波很快平息:冯坤顺利收到绿化尾款,工人工资得以清偿,翔宇公司也重回正轨。

  “‘融’是方式,‘和’是目的。”李堡法庭庭长卢雨阳说,融和法庭的功用,在于它搭起促推法庭与基层治理力量“双向奔赴”的重要桥梁。关键时刻,镇政府、司法所、派出所等多方解纷力量在此集结,协同攻坚、化纷为和。

  搭上这多元解纷的“快车道”,群众“家门口”的诉讼服务也越来越便捷,“和”的图景正一幕幕铺展——

  李堡镇融和法庭内,上诉案双方当事人接受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远程调解,“足不出镇”就签了协议;

  海安可新家庭农场中,融和法庭值班法官应村居“点单”,正为农户梳理农产品买卖合同风险;

  李堡镇中凌村的田间,村民歇脚时点开“融和小课堂”,屏幕里讲的正是他关心的“远离套路贷”;

  ……

  今年上半年,李堡镇融和法庭受理纠纷443件,同比下降23.36%,参与调解案件338件,调解成功213件,成功率达63.02%。

  这一升一降的数据,悄然洗刷着李堡镇“三打”现象的旧标签。村民们欣喜地发现,2024年,李堡镇跻身全国千强镇综合实力榜单。

  如今,融和法庭的探索早已跨越李堡一隅,从初绽的“盆景”蔚然成海安全市的“风景”。19家标准化实体场所建成运行,实现区镇全覆盖,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产业园区、商会、建筑业服务中心等矛盾调处“一线阵地”。

  今年1月,王吉军履新李堡镇副镇长。但因工作之故,他仍常来李堡镇综治中心。采访结束,记者走出大门时,王吉军指向中心牌匾上的一处细节。

  “看,前面的‘安’和后面的‘治’两个字,与其他字颜色明显不同。”他随即解释,今年规范挂牌,去掉“服务”,调整“理”字后,还要新添上这二字。

  这块新旧交融的牌匾里,似乎藏着几许深意——

  “安”色鲜明,锚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的“靶”;“治”字增重,夯实多元共治的“基”——这更是把“在党的领导下,充分发动群众、组织群众、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”的老传统,酿成了基层治理的新滋味。而融和法庭的深耕细作,恰似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乡土扎下的根系,既护当下宁和,更育长久平安。

  (文中案涉当事人及企业均为化名)

本文来源:法治日报-法治网作者:佚名
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  • 浩和传媒,秉持着推动法治文化传播、助力法律行业发展的使命,精心运营着中国法律论坛网。
    中国法律论坛网是一座连接法律与公众、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桥梁。在普法宣传领域,网站致力于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,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,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纠纷,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,公众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,提升法律意识,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    在案例讲解板块,网站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,从案件背景、争议焦点到法律适用,进行深度剖析。以案例为切入点,让公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,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。
    对于律所和律师,网站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宣传服务。我们深知品牌建设对于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性,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,为律所和律师量身定制品牌宣传方案,提升其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
    文案策划方面,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法律业务和宣传需求,创作富有感染力和专业性的文案,精准传达法律理念和服务优势。短视频媒体录制服务更是紧跟时代潮流,利用短视频的形式,将法律知识和律所风采以更直观、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,扩大传播范围。
    浩和传媒运营的中国法律论坛网,正以专业、创新、多元的服务,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    2025-01-24
  • 2024-09-14
  • 2024-09-14
  • 网上资料繁多,分类不明确,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,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,汇集了报告、讲话、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!

    2020-09-12
  •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?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,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,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!

    2020-09-12
  •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,2.0版本成功上线,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,党章、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!

    2020-09-12
    SQL Error: SELECT * FROM ***_ecms_video WHERE id = (select id from ***_ecms_video order by rand() desc limit 1),5

推荐阅读

    SQL Error: SELECT * FROM ***_ecms_news WHERE id IN (select id from ***_ecms_news where titlepic<>'' order by rand() desc limit 4)